各有關單位:
為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推動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根據《河源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深入推進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工作方案》(河府辦〔2020〕22號)精神,市科技局在前期征集全市農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產業協會、星創天地等各類涉農主體技術需求的基礎上,經組織專家論證,遴選了農業技術領域、科普賦能鄉村振興和實施百千萬工程方面等一批技術需求項目?,F向全市農村科技特派員公開征集解決方案,以“揭榜掛帥”方式予以解決技術需求,著力提升我市農業產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項目名稱
“河源茶樹新品種栽培推廣示范”等35個項目(詳見附件)。
二、申報主體
由經河源市科學技術局備案入庫的農村科技特派員聯同技術需求單位共同申報。
三、組織方式
農村科技特派員根據項目技術需求,主動對接項目單位,擬定解決方案,聯合申報。解決方案申報書經所在縣(區)科技部門審核推薦報市科技局,經市科技局組織評審,擇優立項。
四、申報程序
?。ㄒ唬┳浴J状紊陥蟮膯挝辉诤釉词锌萍紕撔鹿卜赵破脚_www.hysti.gd.cn注冊單位信息,獲得單位用戶名和密碼,同時獲得為本單位項目申報人開設用戶賬號的權限,項目負責人從單位科研管理人員處獲得用戶名和密碼,填寫個人信息后進行申報。已注冊的單位繼續使用原有賬號進行申報和管理。
(二)申報。各單位和申報人注冊后即可通過網絡在線填報項目申報書,上傳相關佐證材料,在主管部門審核通過后打印書面申報書一式3份(含通過系統上傳的所有附件)送交所屬主管部門,由主管部門匯總審核后統一交市科技局業務科室。
?。ㄈ徍送扑]??h(區)科技主管部門對申報項目進行審核推薦,并以正式文件報送市科技局業務科室;市直或市外等相關部門所屬企事業單位的申報項目,經審核推薦后,書面材料直接報送市科技局業務科室。
五、申報要求
?。ㄒ唬┥陥蟛牧弦螅焊鲉挝缓蜕陥笕松陥箜椖繒r需在河源市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云平臺填寫《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書》(解決方案);
?。ǘ┩晦r村科技特派員申報不超過兩項;項目實施周期不得超過1年。
六、支持方式
擇優立項,每項資助5萬元,資金撥付至技術需求單位,主要用于農村科技特派員項目實施。
七、申報時間
申報單位網上申報開始時間為2023年9月26日下午17:00;申報單位網上審核截止時間為10月19日。各縣(區)科技主管部門審核推薦截止時間為2023年10月24日下午17:00;書面申報材料送市科技局的截止時間為2023年10月30日下午17:00。
八、聯系方式
業務科聯系人: 歐陽熠 0762-3885528
平臺技術支持: 丘文虎 0762-3883403
書面材料報送地址:河源市源城區文明路43-1號市科技信息大樓六樓社會發展與農村科技科。郵箱:1204217719@qq.com
河源市科學技術局
2023年9月25日
附件:
河源市2023年農村科技特派員專題項目表
農業技術專題(共31項):
一、河源茶樹新品種栽培推廣示范
實施內容:
1.茶苗引種。選擇東源縣澗頭鎮作為種植試點,經過土壤測試等,擬引入新品種以及客家小葉種兩種品種作為試驗品種;
2.科學化種植管理。采用有機肥料及合理的種植園規劃設計,努力實現高產目標,探索東源縣澗頭鎮種植該品種的可行性。
完成指標:
1.探索澗頭鎮種植2個茶葉新品種;
2.培養帶動一批茶葉種植戶,培訓新型茶葉種植農民10人,帶動種植10畝;
3.經過1年多種植之后,可采摘加工,可品鑒。
需求單位:
河源市轎子屋下生態休閑觀光茶園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劉偉軍
二、微納米級仙湖茶抹茶粉處理技術
實施內容:
1.仙湖茶葉原料的挑選:以氨基酸含量、葉綠素含量、茶多酚含量、香氣物質、鮮葉葉色為指標,篩選不同覆蓋方式(遮陽網直接覆蓋、隧道式覆蓋、棚式覆蓋)及不同遮蔭時長種植的茶葉,從而找到品質最佳的原料來開展后續的開發;
2.基于多維參數和響應面數學模型法優化蒸汽殺青及超微粉碎工藝以制成仙湖抹茶。
完成指標:
1.應用示范先進微納米仙湖茶抹茶粉末作為食品配料技術成果1項;
2.申報國內發明專利1件;
3.制訂微納米仙湖茶抹茶粉末生產操作規程1項。
需求單位:
河源加寶茶葉籽油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劉小知
三、提高茶葉中氨基酸含量的種植技術
實施內容:
1.利用生物光環境技術,在長芽到采摘的夜間分段式,對茶葉進行紫光、藍光的補光,延長整體散射光的光照時間,達到提高茶葉氨基酸的含量和縮短明前葉芽生長時間;
2.用脅迫手段技術,對茶葉的光照、溫度、濕度、給水、給肥的極端壓制,激發來獲取更多的茶多酚成分。
完成指標:
1.研發出1款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茶葉補光照明裝置,改善種植方式,有效可提高茶葉氨基酸含量;
2.培養1-2位項目企業專業技術人才。
需求單位:
河源市天仙湖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葉志堅
四、茶葉產品品牌建設和電子商務
實施內容:
以茶葉種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為研究出發點,實施茶葉產品加工工藝改良,探索產品企業制定標準;塑造茶葉的品牌建設及營銷推廣,提高茶葉生產經營者的營銷能力。
完成指標:
1.制定百信仙湖茶裁培技術規程、加工工藝技術規程、產品標準及發布。
2.百信仙湖茶的品牌塑造及推廣,提高茶葉品牌影響力,擴大銷售渠道,增加銷售量。
3.開展電商和新媒體營銷培訓2~3場,提高茶葉生產經營者的營銷能力。
需求單位:
東源縣仙湖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李曉川
五、油茶殼多酚的高效富集技術
實施內容:
1.超聲-微波提取協同超微粉碎技術富集油茶殼多酚的工藝優化研究。利用相關設備對油茶殼進行技術處理,提高油茶殼的綜合利用率,有效提升油茶產品的附加值。
完成指標:
1.探索建立油茶殼多酚超微粉制備技術1套,乳清蛋白-油茶殼多酚復合粉加工技術1套;
2 .研制油茶殼資源再利用產品;
3.申請發明專利1項。
需求單位:
廣東龍德信莊園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陳依凡
六、油茶低產林改造技術推廣示范
實施內容:
1.選擇合適草種進行油茶園的果園生草,抑制雜草生長、吸引傳粉昆蟲傳粉;有效保障油茶花果生長發育期的水肥供應,降低人工成本、增加果實產量;
2.推廣果園生草和水肥一體化技術,舉辦現場示范培訓班,提高林農的技術水平,助力和平縣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完成指標:
1.建立10畝油茶低產林改造試驗示范基地;
2.舉辦技術培訓會1期30人次以上的技術培訓會。
需求單位:
廣東龍德信莊園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陳依凡
七、油茶林下經濟作物高質量發展的品種研發與推廣
實施內容:
1.培育油茶林下經濟作物品種:對油茶林下經濟高質量的品種進行培育,有效提高油茶林下品種的經濟效益。
2.油茶林下品種的規范化栽培示范。
完成指標:
1.推行不少于5種適合當地的林下中藥材品種進行培育;
2.對有經濟效益的品種進行示范,有效建立林下規范化栽培示范基地10畝。
需求單位:
和平縣南粵福和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謝進斌
八、山茶油護膚精華油的開發
實施內容:
1.通過先進技術檢測當地山茶油的成分;
2.將精制的山茶油與不同的植物提取成分進行配伍和活性測試。
完成指標:
1.提供山茶油的成分報告1份;
2.根據成分研究結果,開發可行的山茶油精制工藝;
3.完成特色山茶油護膚精華油配方及護膚功效檢測報告。
需求單位:
廣東洛椿日化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林江
九、土壤改良促進油茶品質提升示范
實施內容:
引進土壤改良技術,改造低產低效老油茶林,提升油茶產量和產油率。
完成指標:
1.試點改造低產低效油茶老油茶林10畝;
2.推動建設標準化高效油茶生產示范基地50畝。
需求單位:
龍川綠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駱耿東
十、和平縣落葉水果果實蠅防控技術示范推廣應用
實施內容:
通過有效清園、誘控技術、建立物理阻隔帶等措施,滅殺落葉水果果實蠅等病蟲害;減少農藥使用量,保障果品質量安全。
完成指標:
1.建立1套有效防控獼猴桃、鷹嘴桃、百香果等落葉水果果實蠅區域化技術;
2.申請專利2項以上。
需求單位:
河源俐之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曾運華
十一、“仲和紅陽”中華獼猴桃潰瘍病防治技術推廣示范
實施內容:
“仲和紅陽”中華獼猴桃是和平獼猴桃產區主導品種之一,其果實品質高、種植效益好;但是該品種為二倍體,抗病性較差,果園受潰瘍病的危害日益嚴重。通過解決潰瘍病防治技術,推動“仲和紅陽”中華獼猴桃綠色高效種植,助力和平獼猴桃產業高質量發展。
完成指標:
1.示范“仲和紅陽”中華獼猴桃潰瘍病防治10畝;
2.舉辦技術培訓會1場,培訓不少于30人次。
需求單位:
和平縣粵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徐秀琴
十二、板栗豐產抗病栽培與病蟲害綜合防控
實施內容:
開展板栗病蟲害防控技術指導,減少板栗病蟲害發生,減少農藥施用,促進果農增收致富,助力河源鄉村振興。
完成指標:
1.建立1套有效防控板栗園病蟲害防控技術;
2.申報專利1項。
需求單位:
東源縣鮮綠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張俊超
十三、百香果種苗脫毒技術
實施內容:
培育百香果健康種苗,延遲百香果病毒病及莖基腐病的發生,降低發病率,提高百香果產量與品質。
完成指標:
1.完成百香果脫毒健康種苗技術規程1項;
2.培育脫毒健康種苗3萬株以上。
需求單位:
廣東東森堂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梁明浩
十四、提升山楂藥用價值技術
實施內容:
開發、提升山楂產品的營養和藥用價值,提取物降血壓和降血脂的功能活性。
完成指標:
1.建立山楂涼果產品加工新技術1項;
2.申報專利1項。
需求單位:
東源縣葉潭鎮饒嶂村文忠家庭農場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鄒文忠
十五、獼猴桃耐澇耐旱高產新砧木選育
實施內容:
將對萼獼猴桃砧木品種和和平縣主栽獼猴桃品種進行嫁接,以對其嫁接親和力進行不同的研究和分析,以此增加果樹的適應性和嫁接口親和力,促進其生長,提高產量和品質。
完成指標:
1. 選育對萼獼猴桃砧木耐旱澇品種1種;
2. 建立1畝技術示范區。
需求單位:
廣東林海農夫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林海珊
十六、水稻無人農場智能農機無人化技術應用
在河源市東源縣柳城鎮進行100畝水稻無人化生產集成示范,開展企業技術人員培訓,掌握耕、種、收無人農機操作使用,進行旱直播與水直播無人種植作業和無人收獲作業。
完成指標:
1.優化無人化系統3套,開展水稻耕種收無人化作業面積100畝示范;
2.培訓企業技術人員2人以上。
需求單位:
廣東萬綠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王曉琳
十七、優質香型航天絲苗“華航香銀針”等新品種(品系)示范及推廣
實施內容:
提供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在龍川縣田心鎮建立優質水稻新品種“華航香銀針”試驗示范基地,開展水稻新品種展示及綠色高效生產技術宣傳培訓與現場觀摩,輻射帶動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推動建立航天水稻新品種的特色大米品牌,助力產業提質增效。
完成指標:
1.建立優質稻“華航香銀針”等航天水稻新品種(品系)高產高效生產示范區2個,促進優質稻新品種大面積推廣應用;
2開展技術宣傳培訓或現場觀摩,培養農業科技人才隊伍;
3.創立1個航天水稻新品種的特色大米品牌。
需求單位:
龍川縣田心鎮塔豐村豐塔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巫志炎
十八、水稻高效生態種植技術
實施內容:
解決種稻效益低與單一種稻資源利用率低,經濟效益差的問題,以現有農田建設為基礎,充利用農閑田開展輪作高效農業生態種植技術,提高農田利用率,構建高效水稻輪作生態農業技術示范基地,帶動增產提質增效。
完成指標:
1.建設水稻輪作高效生態種植技術示范基地10畝;
2.開展水稻高效生態種植技術推廣培訓50人以上。
需求單位:
龍川縣龍母鎮眾合糧食加工廠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謝彩霞
十九、五指毛桃提取液精制關鍵加工工藝研究
實施內容:
通過提取五指毛桃組織的有效成分,制備成五指毛桃濃縮提取液,擴大五指毛桃的應用范圍。
完成指標:
1.開發五指毛桃有效成分高效提取關鍵技術1套;
2.培養技術人員4-6人;
3.開發新產品1個。
需求單位:
河源市耕耘天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謝偉輝
二十、沉香種質資源保護與產業化利用技術示范推廣
實施內容:
開展沉香種質資源調查、收集和優質品種引進;挖掘沉香新的活性物質,提升沉香品質,拓展沉香新功效。
完成指標:
1.建立示范基地1個,示范推廣沉香鑒評技術1套;
2.完成技術培訓50人次以上。
需求單位:
東源縣花艷豐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周志森
二十一、五指毛桃種植土壤微生態改良技術應用推廣
實施內容:
綜合利用土壤微生態改良技術克服五指毛桃種植連作障礙,提升成活率。
完成指標:
1.建立五指毛桃生態高效種植技術或產品2-3項;
2.申報實用新型專利1項。
需求單位:
河源市金源綠色生命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陳楚鎮
二十二、高檔藥用植物培育裝備及種植技術
實施內容:
探索利用全環控技術將人參、西洋參等高緯度、極寒地產藥材南移嶺南地區,采取技術手段提高移植成活率,并保持原有成分和功效。
完成指標:
研發出1款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藥用植物生長裝備。
需求單位:
中農智創農業科技(河源)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邱杵華
二十三、優質冬種菜心病蟲害輕簡化綠色防治技術示范與推廣
實施內容:
準確鑒定冬種菜心的主要病蟲害,調查種植期內種群動態和發生規律,為輕簡化綠色防治提供基礎依據;建立在品種選擇、整地曬土、水肥管理、重點防控與精準防治、無人機防控等全方位形成可行、輕簡化、易操作的優質廣東菜心病蟲害綠色防治技術,降低防治成本和提升菜心品質。
完成指標:
1.準確鑒定冬種菜心的主要病蟲害3-5種,調查其在冬種菜心種植期內的種群動態和發生規律;
2.示范推廣1套適合河源氣候和當地土壤的優質冬種菜心病蟲害輕簡化綠色防治技術;
3.舉辦技術培訓班1期,培訓種植農戶30人。
需求單位:
河源市張洲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張浩蕩
二十四、百合品種引進及技術推廣
實施內容:
引進適合在河源地區種植推廣的食用百合品種,并通過試驗試種,解決食用百合種植產業發展的種源問題。
完成指標:
1.引種栽培試驗示范3畝。
2.試驗篩選出適合河源地區栽培應用的品種;
需求單位:
龍川縣聚龍農業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賴江波
二十五、現代設施農業大棚種植技術
實施內容:
研究不同季節、溫度、濕度蔬菜大棚種植技術,減少雨季霜凍災害,做到防雨、防風、防凍,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穩定并顯著提高作物產量。
完成指標:
1.形成發明專利1項;
2.形成實用型專利2項。
需求單位:
河源輕嘆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廖岸添
二十六、粵甜黑珍珠系列品種及配套技術示范推廣
實施內容:
通過專家授課、技術資料發放、技術人員田間地頭指導等形式培訓農民,指導營養高效優新品種及配套技術示范基地建設,推廣省內科研機構選育的粵甜黑珍珠系列品種及配套輕簡化生產技術。
完成指標:
1.篩選出營養高效的鮮食玉米優新品種1-2個;
2.集成配套的輕簡化生產技術體系1套。
需求單位:
龍川縣田心鎮霍山緣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黃發強
二十七、獼猴桃開箱即食技術研究
實施內容:
解決獼猴桃鮮果需等待后熟食用問題,通過技術為獼猴桃果實后熟提供條件,在維持兩周以上的食用窗口期基礎上,達到開箱即食。
完成指標:
1.制定和平獼猴桃開箱即食的技術規范1項;
2.申請實用新型專利2項。
需求單位:
廣東東森堂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梁全銳
二十八、龜鱉類預制菜研發與營銷推廣
實施內容:
拓寬龜鱉養殖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經濟效益,針對連平地區的龜鱉養殖,開發制作龜憋類預制菜、龜苓膏(粉、膏)等菜品、食品以及保健品,提升加工水平。
完成指標:
1.打造1家農文旅龜鱉養殖基地;
2.打造1個河源龜鱉類預制品IP。
需求單位:
連平縣大自然養殖專業合作社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劉文鋒
二十九、巨大口蘑栽培關鍵技術研究及推廣示范項目
實施內容:
結合當地原材料情況進行最佳原種培養基、栽培種培養基配方優化;研究巨大口磨在氣候和設施條件下,優化出菇栽培管理條件,實現巨大口蘑的產業化。
完成指標:
1.優化最佳培養條件及培養基配方生產優質菌種;
2.申請3項技術發明專利;
3.培養研發人員1-2名。
需求單位:
河源市粵隆升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巫偉強
三十、以農作物稈秸等為種植基質的食用菌高效冬種技術研究與示范
實施內容:
引進適合我市冬天種植的食用菌品種,并在大田露天條件下種植,通過從產量、品質和抗逆性等方面的比較,篩選出適合我市冬天露天條件下種植的食用菌品種;通過建設基于水稻和玉米等農作物稈秸為主要種植基質的食用菌高效冬種技術示范基地,對研發的關鍵技術進行示范推廣。
完成指標:
1.篩選出我市冬閑田(地)露天條件下種植的高產優質食用菌品種1-2個;
2.研發出以水稻和玉米等農作物稈秸為主要原料的食用菌最優種植基質配方1個;
3.研發集成出冬閑田(地)種植食用菌的優質高效技術1套;
4.示范推廣面積3畝以上。
需求單位:
龍川縣田心鎮霍山緣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黃發強
三十一、太空花生引種
實施內容:
解決農民土地生產效益低下的問題,引進在抗病性、抗逆性和增產性等優質航空花生品種,建設種植示范基地,利用良種、良法推進花生的種植,提高農戶種植熱情,增加農民收入。
完成指標:
1.制定丘陵航空花生種植技術規程1項;
2.建立種植技術示范區10畝;
3.開展技術培訓不少于20人次。
需求單位:
龍川縣田心鎮霍山緣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黃發強
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專題(4項)
三十二、河源恐龍博物館智慧文創平臺 科普動畫展示——恐龍蛋的起源
實施內容:
通過動畫科普形式,向廣大觀眾普及河源恐龍時代的相關知識,利用數字技術展示河源恐龍時代的環境特征、恐龍品種分類、恐龍蛋發現及起源過程等視覺影像動畫,提高觀眾對恐龍科普的認知度和興趣度。
完成指標:
利用三維數字動畫技術,結合河源恐龍時期發展歷程,制作300秒的動畫科普視頻,提供10個恐龍動畫角色展示的云上動畫。結合科普教育,收集相關知識和數據,制作宣傳畫冊。
需求單位:
河源市恐龍博物館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蔣安春
三十三、基于元宇宙數字技術的河源文創新形態——萬綠湖·香云紗時尚科技融合
實施內容:
利用VR虛擬現實技術,建立“萬綠湖·香云紗”虛擬展覽館,建立云上非遺文化交流平臺,讓非遺傳承人分享經驗包括其制作工藝、圖案和文化內涵等相關信息。
完成指標:
1.建立一座元宇宙虛擬展覽館,包括5個萬綠湖自然景區,7種香云紗印染工序,20余類香云紗男女裝款式;
2.打造一個“萬綠湖·香云紗”數字文化檔案平臺;
3.設計一款手機小程序來AR體驗“萬綠湖·香云紗"文化。
需求單位:
連平縣大自然養殖專業合作社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劉文鋒
三十四、“最美河源科技特派員風采 ”現身智慧科普學堂——推進文旅產業綠色發展
實施內容:
通過短視頻宣傳片制作,展示科技特派員普及綠色旅游知識,讓游客了解環保、低碳、文化保護等方面的內容,向游客普及綠色旅游知識,打造河源綠色旅游品牌。
完成指標:
1.制作5分鐘特派員群體宣傳片;
2.設計宣傳海報5張。
需求單位:
河源市科技人才服務中心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邱文虎
三十五、AI數字音樂研發與升級——河源原創文旅音樂新視角
實施內容: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結合河源的文化元素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數字音樂產品,進行河源文化產業相關的美育教育,提升河源文創競爭力。
完成指標:
1.創作出3部數字音樂作品;
2.建立一座虛擬數字音樂舞臺;
3.推廣和營銷3部數字音樂作品。
需求單位:
河源市逅花源驛棧商務管理服務有限公司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曹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