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在2022年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廣州設置4·26知識產權系列宣傳活動分會場,廣州市知識產權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專門舉辦“2022知識產權宣傳周啟動暨廣州知識產權成果展示”專題活動,現場發布了“2021年廣州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例”。據悉,典型案例由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法院、廣州海關等多個部門報送分享,涵蓋專利、商標、商業秘密、反不正當競爭等領域,涉及民事、刑事和行政執法的知識產權案例。
同時,廣州市政府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廣東中心簽署了為期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根據戰略合作協議,專利審協廣東中心將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優勢,提供高質量專利審查和高水平創新服務,助力廣州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引領型知識產權強市。
此外,廣州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趙軍明宣讀廣州市知識產權保護專家委員會專家名單。該專家委員會集聚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校長吳漢東、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韓秀成等12位國內知識產權領域專家,將積極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學術研究和交流,為企事業法人會員依法管理、保護、運用知識產權提供決策咨詢服務,為廣州市知識產權工作發展發揮智庫作用。
廣州2021年知識產權保護十大典型案
一、李某某銷售假冒某品牌注冊商標手表案
2019年開始,李某某為非法牟利,在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授權、許可的情況下,在白云區某家居裝飾市場經營的店鋪儲存、銷售假冒某品牌注冊商標的手表。2020年11月19日,公安機關在李某某店鋪繳獲假冒某品牌注冊商標的手表63只,在其家中繳獲39只。經審計,李某某在2019年8月6日至2020年11月19日期間,通過微信銷售假冒該品牌的手表、機芯的交易金額合計108.06萬元、收款金額合計100.59萬元;繳獲尚未銷售的假冒某品牌注冊商標的手表102只,按照平均單價計算金額合計188.86萬元。
廣州市白云區人民法院審理認為,根據《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條的規定,李某某的行為已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本案中,李某某實施犯罪的時間較長,犯罪數額巨大,使得大量偽、劣、次產品進入市場,嚴重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和權利人對注冊商標的專用權,因此以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判處李某某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550萬元。
二、艾婷化妝品公司生產假“斧標驅風油”藥品案
2021年3月17日,廣州市白云區市場監管局接群眾舉報,與公安部門聯合行動,搗毀了廣州艾婷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假冒“斧標驅風油”的窩點。現場查獲大量“斧標驅風油”產品,總計約29萬余支,以及大量包材、半成品、原料以及設備等一批,貨值約150萬元,抓獲包括一名主管在內的7名涉案人員。隨后,白云區市場監管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追究當事人刑事責任。
隨后,經廣州市藥品檢驗所對涉案“斧標驅風油”做成份鑒定,鑒定結果為假冒偽劣產品。根據《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之規定,上述7名嫌疑人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罪。目前,白云區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并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檢察機關已將7人批捕。
三、周某、曾某某等5人假冒注冊商標罪系列案
2018年4月至2019年期間,兩名被告人周某、曾某某合謀,先后雇請被告人倪某某、伍某為工人,未經軒尼詩、馬爹利等注冊商標權利人許可,利用被告人周某甲提供的帶有“軒尼詩”、“馬爹利”商標的標識和舊酒瓶等,在白云區人和鎮等地,以杰坊、豪馬等低端酒為原料酒灌裝到舊酒瓶中,生產假冒偽劣的“軒尼詩百樂廷”、“馬爹利藍帶”等洋酒,再通過微信等渠道銷售給江蘇無錫某酒吧老板謝某某、廣東某酒業公司老板林某某等人。經查明,被告人銷售上述灌裝生產的假酒,銷售金額達460余萬元,現場查獲的假酒價值20余萬元。
被告人行為觸犯了《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條的規定,應當以假冒注冊商標罪追究刑事責任。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檢察院通過自行補充偵查,在公安機關偵查認定的20余萬元犯罪數額基礎上,核實追加認定已銷售金額460余萬元,并依法對5名被告人提起公訴。黃埔區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曾某某、周某某等5人犯假冒注冊商標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九個月至一年不等,并處罰金30萬元至2萬元不等。
四、羅盒公司訴玩友公司侵害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糾紛案
本案中,山東濟寧市羅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訴廣州市玩友公司網絡科技公司開發的4款微信視頻美顏相機APP,違反商業使用限制保留條款以及GPLV3開源協議,構成無權使用,其行為構成侵權,應承擔侵權責任。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審理認為,玩友網絡公司沒有開源被訴侵權軟件源代碼違反GPL V3協議的約定,其依據GPLV3協議獲得的授權自動終止,玩友公司再使用涉案軟件已沒有法律和合同依據,故其構成侵權。據此,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判決玩友網絡公司停止涉案的4款軟件下載、安裝和運營服務,并賠償羅盒網絡公司經濟損失及維權開支共計50萬元。
五、騰訊公司訴珍分奪秒公司侵害注冊商標權、危及用戶數據安全案
本案中,廣州市珍分奪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仿冒微信公眾號注冊商標誤導相關公眾下載其應用軟件,以及通過應用軟件抓取逾2000萬微信公眾號用戶的帳號、密碼并上傳至其服務器,不僅損害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平臺的正常運營,還危及微信公眾號用戶的數據安全利益,屬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
根據《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相關規定,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認定上述仿冒商標的行為侵害注冊商標權,上述獲取及存儲海量用戶數據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維持一審判決認定,判令珍分奪秒公司停止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并賠償騰訊公司經濟損失300萬元。
六、黃埔海關查獲出口侵權羽毛球拍案
2021年9月,廣東佛山某公司以市場采購方式向黃埔海關申報出口一批人造革等貨物至馬來西亞,海關通過風險分析對這批貨物布控查驗,經現場查驗,發現實際出口貨物中有3180支羽毛球拍標有“YY”圖形標識,但球拍包裝材質低劣,并且沒有常見的激光防偽標簽,當事人無法提供貨物合法來源的證明。經查,該批羽毛球拍并非“YY”商標權利人授權生產的產品。
當事人出口的貨物上使用的商標標識事先未經商標權人許可,屬于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當事人的行為已構成出口侵犯他人商標專用權貨物的行為。黃埔海關隸屬老港海關根據《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規定,對當事人作出沒收侵權貨物并罰款2.27萬元的行政處罰。
七、卡西歐“手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糾紛調解案
本案中,請求人卡西歐計算機株式會社針對被請求人廣州正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其許可實施生產、銷售、許諾銷售其擁有的外觀設計專利權手表產品,向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提出專利侵權糾紛系列處理請求。2020年11月13日,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立案調查,前往被請求人現場勘驗送達與調查取證,發現現場存有14461個涉嫌侵權產品。經多輪調查調解,被請求人承認侵權事實。
2021年4月2日,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向雙方當事人發出專利糾紛調解書,被請求人承諾向請求人支付調解金170萬元,并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合理期限內被請求人及與其有關聯的16家電商店鋪停止生產、銷售和許諾銷售侵權產品。
八、多銀珠寶首飾行未經權利人許可復制、發行作品案
2021年10月18日,廣州市荔灣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根據舉報線索,檢查德星路9號二樓多銀珠寶首飾行,發現該首飾行未經布奇拉蒂意大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許可,復制、發行其作品,且不能提供相關著作權利人授權書或來源證明。
當事人行為侵犯著作權人的復制權、發行權。廣州市荔灣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依法對當事人作出警告、沒收違法所得560.70元、沒收侵權耳環的行政處罰。
九、廣州海關查獲出口侵權汽配案
2021年6月,深圳市某貿易有限公司向廣州海關申報出口一批內燃發動機零件、包裝紙盒等。經查驗,發現該批貨物中的6789個內燃發動機零件和4971個硫化橡膠輸送帶,涉嫌侵犯“NISSAN”“TOYOTA”等10個商標專用權。
經聯系確權,相關權利人確認上述產品為侵犯其商標專用權的產品。據廣州海關立案調查,認定當事人出口的貨物所使用的標識與權利人在海關總署備案的商標權相同/近似,且事先未經相關權利人許可,屬于侵犯他人商標權的行為。
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一)項及第(二)項的規定,構成出口侵犯他人商標權的行為。根據《海關行政處罰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廣州海關作出沒收侵權貨物,處以0.74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十、兩家車企商標許可使用合同糾紛案
本案中,申請人為廣州市某知名汽車企業,被申請人亦為廣州某車輛制造公司。2021年2月4日,申請人向廣州仲裁委提起仲裁要求被申請人支付逾期付款違約金。
經查,雙方于2009年簽訂《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約定申請人許可被申請人使用多項商標。自2014年起,被申請人開始拖欠申請人商標許可使用費,累計金額高達上千萬元;至2020年,被申請人雖付清商標許可使用費,但并未支付因逾期支付商標許可使用費從而產生的違約金。
廣州仲裁委仲裁庭綜合考量了被申請人在申請馳名商標、進行商標維權方面所作出努力的基礎上,根據《民法典》第六條關于公平原則的規定,及第五百八十五條關于違約金調整的規定,對違約金進行調低。最終,既保護了權利人的商標許可所應得的利益,又減少了被許可人的違約金負擔。
【本文來源:人民資訊】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dongmei.lan@gzbest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