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基礎前沿和高技術研究,優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學科研布局,培育發展創新型企業,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貫徹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廣東省落實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近期若干重點任務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經過1-2年努力,實現全省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基本健全,綜合科技進步水平指數達到75%,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5000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超過75000億元,主要發展指標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或地區水平,率先基本建成創新型省份,初步建成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加強基礎前沿和高技術研究,培育發展創新型企業
《實施方案》提出了加強基礎前沿和高技術研究、建設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和引進、加強科學普及和創新文化建設等15項重點任務。其中,在加強基礎前沿和高技術研究方面,我省將深入實施十大省重大科技專項,支持省內高校和科研機構參與國家重大科學計劃。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基金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的作用,支持開展自由探索的基礎研究。
同時,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三部兩院一省”合作,引進、建設、培育一批一流的國家級重大科學工程和科研機構,爭取國家在廣東布局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基因組、大數據、中子、中微子、核技術等優勢領域打造世界級科學研究中心。建立科技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和專利基礎信息資源向全社會開放的長效機制。
根據《實施方案》,我省將優化科研院所和研究型大學科研布局。加快推進省科學院建設,啟動建設廣東省實驗室,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實施國家重點實驗室倍增計劃。實施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建設一批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加快發展一批理工類、應用型重點學科。
此外,建設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培育發展創新型企業。加快建設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啟動建設廣東技術創新中心,建設一批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地方聯合創新平臺、省工程實驗室等產業重大創新平臺,加強對重點產業領域、關鍵環節技術攻關。實施新一輪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提升制造智能化水平。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行動,開展創新百強企業培育行動。實施大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力爭2017年主營業務收入超5億元工業企業實現研發機構全覆蓋。大力發展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培育細分行業的“單打冠軍”和“工匠企業”。
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區域創新協同發展
《實施方案》提出,我省將推進落實《廣東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下放科技成果處置權,建立科研成果強制轉化機制。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完善職務發明制度,開展經營性領域技術入股改革。建立重大成果轉化數據庫,組織重大科技成果對接行動。同時,大力推動“雙創”發展。實施孵化器倍增計劃和孵化基地“一十百千萬”計劃,完善創業創新和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實施“雙創”示范基地行動計劃,大力發展專業眾創空間。推動“互聯網+”創新創業活動,積極推廣眾包等新型研發組織模式和創業創新模式。
在推進科技金融產業融合發展方面,將完善政府科技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機制,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深化科技金融結合試點示范工作,建設普惠性科技金融試點,完善全省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在推動科技創新服務社會民生方面,將研究開發重大疾病預防與診治關鍵技術,發展老年醫學,促進精準醫學技術應用。開展資源循環利用、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等領域專項技術攻關。發展智慧城市關鍵技術,建設全省智慧城鄉空間信息服務平臺。加強質量技術基礎研究。
根據《實施方案》,我省也將推動區域創新協同發展。編制珠三角國家自創區發展規劃綱要和空間發展規劃,推動形成以廣州、深圳市為引領,珠三角地區為主體,帶動粵東西北地區協同發展的區域創新格局。強化珠三角國家自創區對粵東西北地區人才、技術、產業等的對接幫扶和輻射帶動作用。支持珠三角城市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支持粵東西北地區創建省級創新型城市。此外,深入開展和完善專業鎮協同創新機制,建設專業鎮示范區和協同創新中心,實施“一校一鎮”、“一院(所)一鎮”科技特派團行動計劃,提升專業鎮創新能力。
推進創新治理制度建設,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和引進
《實施方案》提出,將組織實施省級科技業務管理陽光再造行動(2.0版),推進科研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科研信用體系、信息公開問責質詢機制建設,加強科研項目全過程管理。健全創新評價機制,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建立科技咨詢支撐行政決策機制。
同時,加強創新人才培養和引進。積極實施省博士后國際交流計劃,優化提升“珠江人才計劃”“廣東特支計劃”,繼續推進海外青年人才引進計劃(博士后資助項目)、海外專家來粵短期工作資助計劃。深入推進“揚帆計劃”,促進人才向粵東西北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推動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建設,加快建設特色留學人員創業園,構建人才“綠色通道”。
此外,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省。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構建新興產業專利池,培育發展產業知識產權聯盟。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建立產業集群知識產權快速維權平臺,開展知識產權海外護航。
在加強科學普及和創新文化建設方面,將大力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推進科技場館建設,促進科普信息化,推動各類科研基地和設施向社會公眾開放。辦好各類創新創業大賽,推動創客文化進學校,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營造崇尚創新的文化環境,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糾錯機制。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完善科研機構學術道德和學風監督機制。
文章來源:廣東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