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往30多年的發展中,深植于專業鎮的燈飾、服裝、五金等傳統產業,曾經一度推動中山經濟快速發展。然而隨著國際經濟的深度調整,國內低端產業產能過剩。在低價競爭的紅海里,傳統制造業正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
在政協第十二屆中山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市政協香港組共同提交了《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提案(以下簡稱“提案”),希望引導企業對具有科研能力和前景的項目實施收購,從而快速提升自身創新能力,以重塑產業創新發展動能,推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瓶頸
低端制造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以專業鎮經濟“起家”的中山,在過往幾十年發展中培育出了燈飾、紡織服裝、五金家電等多個傳統產業。但這些產業處于高度競爭狀態,技術含量及附加值均較低,在近幾年的經濟下行趨勢下,行業產能過剩變得更加嚴重。
專業鎮經濟、產業集群是中山傳統經濟產業的特色和優勢,長期以來依賴的低成本數量擴張、低價格市場競爭、投資驅動型的產業結構,曾經給中山制造帶來了競爭優勢,但也使中山制造產生了路徑依賴和延展慣性。
市政協香港組的成員大多是港資企業的經營者。該組組長、政協委員盧偉國表示,在前期的調研中不少制造業主反映,近幾年由于國內低端制造業產能日益過剩,直接導致價格的惡性競爭以及行業整體盈利能力的大幅下降。再加上人工等成本的不斷上漲,目前相當部分行業的利潤率只有3%左右,有些企業已經陷入虧損境地。
另外,企業自主創新投入少,也是導致企業競爭力下降的一大因素。“一直以來,中山市都是以中小微企業為主,主要集中在傳統產業領域。”盧偉國說。由于自主創新投入大、風險大,許多民營企業不敢甚至不愿創新,很多企業的創新能力不強,真正自主創新掌握知識產權還不多。
調查顯示,傳統制造業企業之所以創新意識薄弱,一方面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還不夠,企業投入資金自主開發出新產品容易被侵權,享受高額利潤短;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創新人才短缺。過高的人工成本、融資成本、企業稅負,都在吞噬著傳統制造業企業盈利空間,讓不少實體經濟企業陷入虧損局面。“目前,中山提出要打造充滿創新活力的和美宜居城市,需要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來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盧偉國說。
解題
引導大型企業建全球研發基地
鼓勵原創的科技創新,鼓勵企業自主創新、自由發揮,是中國制造業面臨的最核心的課題。而從企業轉型升級的角度看,任何一家企業要向高端產業鏈轉型升級,必須靠技術和市場,也就是要有雄厚的科技實力和經營實力。“所以中山既要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和培育高端人才,也可以引導有實力的企業通過收購掌握創新技術、提升創新能力。”盧偉國說。
在提案中市政協香港組認為,對具有科研能力和發展前景的企業實施收購,也是提高企業科研實力、加快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的最快捷、最有效途徑之一,借此可以增加企業產品的技術含量和市場覆蓋率。
市政協香港組的政協委員對目前中山市轉型較成功的港資、臺資企業分析,發現很多企業也通過直接收購,投資科技研發、人才培養提升技術實力,再投資開拓市場,在保持原有市場的前提下開拓新市場。這意味著企業必須在仍然獲得正常盈利的時候就要開始布局轉型升級。
從提高企業自身創新能力的角度,提案也建議政府可以通過出臺相應政策,引導、協助制造業企業建設技術研發中心、大型企業建立全球研發基地。
盧偉國等政協委員認為,比起廣深等地,中山市創新人才資源相對較少,如果能引導大型企業設立全球研發基地,必將吸引大量研發人才不斷聚集中山,大幅提高企業研發能力,為企業占據全球市場提供更大的技術保障,助推中山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同時提案還建議,中山可以繼續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長效機制,幫助企業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保護企業的研發成果。
路徑
減稅降費把企業資金留給創新
從外部環境看,全球貿易格局和秩序正悄然發生改變,這對外向型經濟明顯的中山市來說,也將有不小影響。
“特別是美國將進行大規模稅改計劃,美國企業稅負將有所下降,這意味著美國制造業的成本競爭力將大幅提高。當前中山制造業除了承受沉重的人工成本和稅負,還遭遇貿易壁壘,出口面臨巨大新挑戰。”盧偉國認為,中山市也可以通過降低企業成本,增加企業的成本競爭力。
近年來,中山市不斷加大減稅降費力度,去年就通過推進營改增全面擴圍,實施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等,成功為企業降低各類成本。對此,市政協香港組在提案中給予肯定的同時,也認為中山可以考慮如何進一步為企業切實減稅降費。
政協委員黃仲斌便指出,稅費負擔一直困擾著中小企業的生存發展,中小型企業的稅負壓力實際上是大于大型企業的,所以中小企業對稅費負擔必然更為敏感。在黃仲斌提交的《關于減輕我市中小企業負擔的建議》中,提出可以通過采取優惠政策,幫助中小企業減輕負擔,健康發展。
市政協香港組建議,政府可以減少和取消行政性收費,通過創新政策為企業減輕稅負,把更多的利潤留給企業,讓企業可以把資金投入到創新研發中,引進更多人才,提高企業的研發能力,從而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同時市政協香港組也建議在2017—2021年的5年期間,在市財政設立傳統制造業自主創新專項扶持資金,為企業持續自主創新注入源動力。
據介紹,專項資金可用于對批準立項籌建的國家級服務平臺和省級服務平臺給予資金扶持,對具有前瞻性的平臺成熟后給予必要資金支持,對需重點突破領域的服務平臺還可以采取“一事一議”方式予以追加扶持。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